重耳和齐姜最后结局(史上阳谋:齐姜大义遣重耳)
史上阳谋(10):齐姜大义遣重耳
春秋时期,晋献公因宠爱骊姬,欲立骊姬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,为此不惜杀害原太子申生。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为避祸端,纷纷逃往其他诸侯国避难。

晋献公离世后,晋国深陷内乱之中。此后,夷吾回国夺得君位,他对重耳心存忌惮,欲除之而后快。重耳无奈之下,只得与追随他的大臣们踏上四处流浪的征程。最终,他们来到了齐国。齐桓公以厚礼相待重耳,不仅赐予骏马与官邸,还将宗室年轻女子齐姜许配给重耳为妻。
重耳出逃时已四十余岁,在外流亡十余年,抵达齐国时,已然五十五岁。多年的漂泊生涯使他身心俱疲,此刻的他一心只想求得安稳与快乐,早已将复国之事抛诸脑后。

当时的晋国局势变幻莫测。晋惠公夷吾去世后,其子晋怀公继位。晋怀公残杀异己,又遗弃了妻子——秦穆公之女,从而得罪了秦国。晋国内外交困,对于重耳及其追随者而言,此时正是回国的绝佳时机。
于是,追随重耳出亡的大臣们暗中密谋,计划挟持重耳逃离齐国,返回晋国。密谋之事被一名叫采桑的侍女偶然听闻,她将此事报告给了齐姜。齐姜深知重耳肩负的使命与责任,不仅没有对采桑予以重赏,反而为防走漏风声将其秘密处死。随后,齐姜苦口婆心地劝说重耳返晋,但重耳不为所动。

一日,齐姜备好一桌丰盛的酒宴。席间,她频频劝酒,将重耳灌醉。待重耳酒醉之后,用被子将他裹起。此时,重耳的舅父狐偃早已备好马车,众人将重耳抬上马车,日夜兼程地向晋国进发。待重耳清醒过来,已然身处一百多里地之外。
十九年的流亡生涯过后,重耳终于得以归国重掌国政。他没有忘记齐姜的深明大义与付出,派人前往齐国迎接齐姜归晋。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,齐姜以其非凡的智慧与勇气,为重耳的复国大业写下了重要的一笔,其事迹亦为后人所传颂。

典故启示:
一、目光长远,坚守使命
重耳在多年流亡后,只追求当下的安稳快乐,忘却了复国的使命。而齐姜能够以长远的眼光,看到晋国的局势变化以及重耳回国的机会和责任。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,无论面对何种安逸的环境,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,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,不能被眼前的舒适与安逸所迷惑,要坚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。
二、深明大义,顾全大局
齐姜为了重耳的复国大业,不惜违背重耳意愿将其灌醉送走,甚至处死了告密的侍女以保密。她的行为虽然看似无情,却饱含着深明大义、顾全大局的胸怀。这教会我们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情感、利益的冲突时,应当以大局为重,学会舍弃个人的小情小爱与私利,为了更崇高的目标和更广泛的利益去努力。
三、智慧与勇气并存
齐姜在处理重耳回国这件事上,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勇气。她先是秘密处死侍女防止计划泄露,又果断设计灌醉重耳助其踏上回国之路。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,也常常会遇到各种机遇与挑战,我们需要像齐姜一样,既有智慧去分析判断形势,把握机会,又要有勇气去付诸实践,果断行动,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,成就一番事业。

相关推荐:
- [常识]新买的耳机为什么煲机(“煲机”是“炸”还是“蒸”?调教耳机莫急)
- [常识]为什么开门不见镜子(进门风水“三见三不见”)
- [常识]面为什么粘锅(焖面总是粘连巴锅!只因少了这1步)
- [常识]家里为什么会长霉菌(家中4个地方容易长霉菌)
- [常识]紫色象征着什么寓意(紫色的双重意义。)
- [常识]葡萄什么时候种植最好(种植葡萄的最佳时间?)
- [常识]驱蚊草为什么掉叶子(要想夏天驱蚊效果好,驱蚊草叶子不能掉!)
- [常识]空调里面为什么有水声(开空调有水流声是什么问题?)
- [常识]冰箱为什么不结冰(家里的冰箱不结冰,方法特别的简单!)
- [常识]养的金鱼为什么容易死(新手饲养金鱼,为什么会死于这4个原因)